路不拾遗介绍:
秦国时期,秦孝公任用商鞅为重臣,听从他的建议,制定新法,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,实行改革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。商鞅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对国家有贡献,就应该给予奖励。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,按军功的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等级。他鼓励耕织,发展农业生产,兴修水利,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。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,秦国的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了,军队纪律严明,士兵们都愿意去打仗。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。社会秩序安定,民风也变得淳朴起来,民间都有流传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美誉。
后来民间也流传一些小
故事,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(今邯郸大名、馆陶一带),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裳丢了,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,心中十分着急。这时候,有人劝他说:“不要紧,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。你回去找找看,一定可以找得到。”丢衣裳的人半信半疑。他心里想:唉,这可能吗?转而又一想,找找也无妨。于是他转身回去,果真找到了他丢失的衣裳。
路不拾遗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